高考志愿网>高考分数线

懂懂日记(2025年8月17日)懂懂与女儿的对话

信息发布: 高考志愿网发布时间:2025-08-18 11:27:55

书接上回。


送闺女到高铁站。


原本想送到进站口,我开后备箱,让她自己拿行李,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。


结果,有个小插曲。


有救护车需要让行,为了避让救护车,我只能选停车场方向。

/upload/image/20250818/6389111344099027447880799.png

喜欢读的朋友 去微信搜索懂懂日记公众号


正好,看到有充电桩。


我跟闺女讲,我陪你坐会吧。


她说,不用,你忙就行了。


我说,你自己等车也无聊,人生地不熟。


她说,没事。


朋友给买的周黑鸭,我让她带着,她非留给我。


我说,我不吃,你带着吧,回去给你妈他们吃。


她说,我愁着背。


我问,你妈去接你吗?


她说,她要去,我不让,顺风车很快,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。


我问,在五莲呆多久?


她说,三五天吧,我计划回济南,在五莲也没什么好玩的,跟同学约着去日照玩一天,然后收拾收拾,就差不多了。


我说,晚上不要总是熬夜。


她说,我妈不让熬夜,现在她那个小儿子也住那里,一到十点,我妈就关所有的灯,连WIFI也关。


我说,那也是你亲弟弟,你要当好大姐姐,毕竟是你妈生的,未来你妈死了,能去给你妈上坟的就你们俩,这就是你最亲的依靠之一,咋能说她那个小儿子呢?


她说,我妈也挺有意思的,守着我的时候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那个儿子,甚至有恍惚感,这是我生的吗?结果呢?上学了,弄到五莲了,天天接送。


我问,是光娃去了,还是一家人都去了五莲?


她说,应该是一家人都搬到五莲了,放暑假后,可能觉得住一起不方便,就没来,光这个小儿子在。


我问,平时他们住你房间吗?


她说,没有,我跟我妈说了,任何人都不允许随意进我房间,无论我在不在。


我说,实在不行,以后就回沂水吧。


她说,不用,我回姥爷家也行。


我说,跟这个小弟弟要搞好关系,亲密无间,你妈嘴上说什么你都听听就行了,这是她自己生的,她能不爱吗?而且还是个儿子,真地震了二选一,可能你妈就选他了。


她说,很无语,我X叔家老大也经常到我妈那里,就是个二傻子。


我问,应该读高中了吧?


她说,读个毛呀,傻子能考上高中吗?读技校,还说要考大学,X叔跟我讲,你懂的多,暑假没什么事多辅导一下你俩弟弟,省的找家教了,我心想,你还是找别人吧,我伺候不了你俩大傻儿子。


我问,癫痫又犯过没?


她说,没听说过,但是智力反正一般,初中时,基本就是班上倒数前十名,这个小的也差不多,都上一年级了,感觉都数不到100。


我说,你嘲笑人跟你世博弟弟真是如出一辙。


她说,你教的好。


我问,他们兄弟俩相处的如何?


她说,傻子跟傻子,肯定关系很好,他们俩竟然能抢积木,你敢想象吗?我直接无语了……


我说,跟这个弟弟,跟世博弟弟,跟你亲妈,跟世博妈妈,跟青岛的阿姨都要搞好关系,这些人都是你最坚挺的后盾,真的没有爸爸了,他们会把你照顾的很好,也是你最亲的人。


她说,你真死了,绝对鸡飞狗跳。


我说,不至于。


她说,我姥爷挺有意思的,以前总跟我讲,我们这么辛苦,不都是为你赚的嘛!后来,我就问我姥爷,那到时候光给我还是也给我弟弟?我姥爷说都有份。


我说,你姥爷虽然说,只疼你,但是从血脉上讲,你妈生的这个小的,你姥爷会默认为是自己的孙子。


她说,爸,你好会挑拨。


我说,我只是替你分析。


她说,可能是都姓董的缘故,我觉得跟世博弟弟更亲一些,甚至一直都有错觉,觉得我们俩就是同父同母……


我说,不管是同父还是同母,都当亲兄弟去经营,这都是你未来人生的靠山。


她问,我爷爷有多少积蓄?


我说,你爷爷进城的时候,我们清算过一次,一共是40来万的存款,这些年应该陆续多了,但是也多不了太多,无非是退休金+日常儿女给的,反正不会超过100万存款,上次回去上坟,你爷爷跟我讲,以后他或你奶奶得了绝症,不需要抢救,他们很幸福,此生很满意,随时都可以死,死的时候也很满足,钱都留给我,说跟其他人也都商量过了,都没有意见,因为家里两套房子是我给盖的,医院的房子是我给买的,现在住的房子是我给买的,日常家里所有开支都是我负责的,包括水电、购物……,但是我是这么想的,你爷爷虽然这么安排,但是到时候我还是建议平分,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的父母,是大家的父母,所以人人都有份。


她说,我爷爷竟然有这么多钱。


我说,都没有你姥爷的零头。


她说,哪有,我问过我姥爷,我姥爷说有个七八十万。


我说,那天,营长叔叔跟我讲,去找你姥爷看病,给你姥爷测算了一下,一天怎么也要大几千。


她说,没有,你去看看就行了,现在看病很便宜,一个人也就是几十块钱,除非是那些中药贴,贴肚脐的,贴脚底的,要么是抹皮肤病的,但是现在监管很严格,凡是自己配的,都不怎么让卖了,过去一天真的能卖几十贴,现在很少推荐了。


我说,你世博弟弟就贴过,我记得是237块钱,要贴几个疗程。


她说,手术前吧。


我说,是的,当时一直发高烧,说贴了退烧,当时我在西藏,你爷爷跟世博妈妈去的,我回来后,接着叫停了这些,直接去做了扁桃体手术。


她问,我爷爷这种算是积蓄多的还是少的?


我说,纯种地的群体里,算是多的,因为村里很多人把钱存你大爷那里,从而我知道村里很多人的真实积蓄,第一梯队就是出国打工的,过去一年纯剩7万到10万,不同工种不同收入,若是只是去当小工的那种,一年也就是六七万,咱村那些出国打工的,很多都干了10年以上,而且越干级别越高,工资也越高。第二梯队就是家里有过赔偿的,例如咱村出车祸的那几个,那时赔的少,20万到50万不等。第三梯队就是兢兢业业种地的,例如你爷爷的几个堂兄弟,基本都有20万以上的存款,当时我写过这个事,还有很多读者反驳,说你们山东农民太富有了,其实我说的是真实数据,当然也仅限于过日子的家庭,很本分的,儿女也有出息的,不需要帮着买房子买车子的,XX他爷爷,看着没钱吧?他也有20多万存款,当时想在村里找个人给主持一下分家,你爷爷帮着分的,两个儿子一家7万,闺女一家3万,剩余部分留着办公事的。


她说,这么一想,其实祖辈也留不下什么。


我说,什么都留不下,我的爷爷去世的时候,留了几千块钱,办公事用了,剩余的还有什么?一个破房子,给了你四爷爷,另外就是军功章之类的,也不知道去哪了,对我而言,至少还有一些记忆,对你而言,什么记忆都没有,你应该还没出生,因为你姥爷参加我爷爷的葬礼还是以普通人身份参加的,那时我跟你妈应该刚交往,还没结婚,02年或03年去世的,我也记不准了。


她说,感觉世世代代就是清零游戏。


我说,是我们这种家庭是清零游戏,你姥爷这种就不是了,你姥爷有房产,有理财,我记得你姥爷还持有农村信用社的股票,还不少,年年分红,为什么我坚持做定投模型?就是我想给你世博弟弟留一个可增值的投资组合,而且是可持续产生现金流的模型,当然我也会帮你搞一个,不要着急,给我一些时间,除了这些外,我还在努力的给你们做好示范,例如每天健身,每天分享那么多学习笔记,就是希望能把我的认知完美的复刻进你们的DNA里,还有一点,就是爸爸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可以嫁接给你们,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传承。


她说,那天我姥爷跟我讲,有空可以练练书法。


我说,我跟你妈交往的时候,你姥爷给你妈写信还用软笔,介于毛笔与钢笔之间的一种笔,你姥爷写一手好字,但是我认为这个时代下,练字已经是屠龙术了,我虽然是职业写手,但是我一年用笔写的字不超过100个字,几乎不拿笔,你看那些大V以及人生导师总是说,人要多学一些没用的东西,我跟你讲,那是针对贵族,对于咱这种普通家庭而言,学习一定要具有功利性,只学有用的,没用的一律不碰,什么国学,什么佛学,什么心理学,一律不研究,就研究如何搞钱,如何变美,如何变强壮,如何理财,只做有效的学习,什么是有效的学习?就是能让我们产生立竿见影成长的,别听他们瞎BB,年轻人,你的精力用到哪,你的答案就在哪,你一天健身一小时,至少肌肉肉眼可见,你一天练1小时的毛笔字,有什么意义?你可以说修身养性,但是没用,咱就俗一点,只学有用的,凡是对我们的成长不起直观作用的,都砍掉,呵护我们的核心精力,例如你做外贸,你就学英语,例如你做会计,你就学会计,例如你做管理岗,你就学管理,只定向学习,不漫无目的的学。


她问,若是基础学科,该学一些什么东西呢?


我说,地理+历史是一个人的X轴与Y轴,谈什么历史,你要知道对应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关系,谈什么地方,你知道对应的位置。健身+运动专业,我认为也是基础学科,这里面还包括如何吃,让自己整个人是健康于同龄人的。在这些基础之上,我认为应该学习基础医学,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,包括运动、作息、饮食,其实很多都是不合理的,学基础医学可以让我们变的非常现代与科学,前几天维维叔叔还专门找到我,说希望我能写一个科普帖,很多人喜欢吃热饭、喝热水,实际上,肠胃最喜欢的温度是10度到37度,10度是什么概念?我们说的冰镇啤酒是12度。在这些基础之上,若是有可能,学一门乐器,若是再有可能,学会美术鉴赏,提升自己的审美,人与人真正的差距,其实是审美差,爸爸这些年,其实就是学的这几门课,若是说还要增加一门,就是安全意识,投资安全,驾驶安全,日常安全,必须小心翼翼的活着。


我写的那个泰山啤酒老板娘,我们一起吃饭,我发现我们习惯差别很大,她喜欢热的,例如喝滚烫的热茶,水饺只要凉了她就不吃,必须吃刚下出来的,我们正好相反,我是喜欢吃凉的。


在《懂懂学医学》里我写过对应的科普,刚才我还特意让AI给提取以及验证了一下,AI的总结是:从进化角度看,胃确实对冷水有较强适应力,比如喝冰水后胃温会快速回升。但热水(尤其超过65℃)反而可能烫伤黏膜,长期甚至增加胃癌风险,蛋白质在60℃左右就开始变性了,所以太烫的汤水确实可能破坏胃的保护层。


送下闺女,我南下去景德镇。


过南京大桥时,有安检,不查任何证件,只问一句:车上几个人?


不知道是什么操作?


只是我觉得他们好累,一个人管一个车道,同一句话,要反复的说,反复的问……


回想起一个细节,闺女问了我一个问题,最简单的写作手法是什么?


我说,写对话。


把你想表达的,都通过对话展示出来,读者仿佛在看电视剧,这个是最简单的,但是呢,写对话又是最难的,因为农民说话方式跟博士说话是不一样的,大部分人写的对话很容易让人出戏,让人觉得没有生活常识。


我一直都鼓励孩子们学会写作,前天,我跟茶馆老板还聊到了这个话题,我建议她买个电脑,不要在手机上学习,手机上都是碎片化的东西,电脑是可以系统化的学习,关键是可以随时打字,随时记录。


任何自媒体的底层逻辑都是价值输出。


价值输出的核心还是剧本。


剧本就是靠写出来的。


写作会给人带来什么变化?


第一,观察的习惯。


第二,思考的习惯。


我写过一个细节,作家走路跟普通人走路有一点很大的区别,作家的眼就是复印机,只要扫一遍,基本就能立刻在大脑里一比一还原出来。


有什么人,有什么店,有什么特色标记。


都记的清清楚楚。


久而久之,基本就是侦探化了,不仅仅能识景,还能识人,阅人无数后,一个人面对面一聊,里三层外三层就剖析个八九不离十。


过了南京大桥,我就有些困了。


就近找地方住吧。


我开着智能驾驶,拿手机搜前面的城市。


马鞍山。


可以。


我接着在华住会上预订了全季酒店,下了高速不远就到,现在全季酒店的停车位多有慢充,这个非常方便,插上,早上拔掉就充满了,不需要到处找充电桩,另外我前面也写过,现在我没有任何续航焦虑,因为现在充电太快了,我开电车跑长途,几乎没有刻意充过电,都是上服务区尿尿或吃饭的时候顺手充的,哪怕没电了,20分钟也能充到80%,现在全是快充,平时我要么在理想要么在蔚来充,比国家电网的更快,堪比特斯拉超充。


这是我第三次来马鞍山,第一次是跟黄毛,第二次是跟日本前妻,跟日本前妻来的那次我写过专题,她有个赴日医疗的大客户是这里的,请我们体验马鞍山的洗浴文化。


跟黄毛那次,是黄毛给马鞍山一家花卉公司中介了一个立体农业的技师,荷兰人,黄毛带着过来对接……


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荷兰人,准确的讲,是一个荷兰农民,说农民也不准确,应该算是农业技术人才,一身腱子肉,早上要去跑步,跑完步还要健身,健身完洗澡,洗澡完早餐,他吃早餐就跟喂兔子似的,什么都要拿点。


黄毛跟我讲,荷兰虽然是弹丸之地,土地贫瘠,又饱受海水倒灌的困扰,但是荷兰农业发达,全球TOP3的农业出口国,从而荷兰家庭的饮食非常的丰富,哪怕是早餐,面包四五种,蔬菜水果七八种,还有牛奶、果汁、咖啡、火腿这些,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,前面我写过,为什么中国重烹饪,老外不重烹饪,我们的说法是老外不会吃,不懂中国美食,其实真相是,我们用烹饪来掩盖我们食材劣势,我们没有那么多本来就很好吃的原材料,从而只能在烹饪与调料上下功夫。


我去荷兰时,我感觉整个荷兰就靠一个产业支撑着。


红灯区。


黄毛从英国毕业后去荷兰工作了,我才对荷兰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解,荷兰这么小的面积,为什么出了那么多体育巨星,例如足球领域里的荷兰三剑客,当年很流行的橙色风暴,全攻全守型足球,可能就是与这种饮食以及全民健身意识有关。


荷兰有十几家世界500强。


例如我们熟悉的飞利浦、壳牌石油、喜力啤酒、多乐士、阿斯麦……


我认识黄毛这些年,我感觉黄毛都越来越像荷兰人了,脸的轮廓、性格、饮食习惯,以前我很喜欢看访谈录,例如有一期是介绍王石登山的,说他平时吃西餐,还有一期是刘强东做饭,说他平时主要是做西餐,因为妈妈在,就做了中餐。


全民斗地主的结果是,大佬主动关闭了对我们展示的窗口。


我们对他们更不了解了。


全凭想象。


想象力是有天花板的。


前几天,我分享了一个博主写的自己的小众癖好,他喜欢看二手房展示,通过这些二手房他能窥探到一个家庭的细节,或是奢华的生活,或是家道败落,从装修风格来推断房主的年龄以及审美还有一些生活习惯。


仿佛,他每天都在串门。


那天,我在十字路口遇到一位大姐卖自制酸梅汤,3块钱一杯,我在等红绿灯,她极力推销给我,她可能觉得我骑车出了一身大汗需要解渴。


记得,我发了条朋友圈。


意思是这些自制的、杂牌的东西,能喝吗?


会有人买吗?


肯定会。


因为她天天在这里摆。


真没人买,她就不摆了。


那天晚上在桥头摆摊,表弟战友去买的咖啡,五颜六色的,当时我也好奇的问了这么一个问题,这些杂牌咖啡,能喝吗?


但是,为什么县城卖的很好?


因为,县城人不讲究。


你是谁取决于你吃的什么,既包括具体的食物又包括精神食粮,在真正高层次群体看来,我们日常的饮食跟猪食没什么区别。


一到过年的时候,大家都在晒年夜饭。


你看看中国家庭的年夜饭。


桌子、椅子、盘子以及具体的菜,能达到美感的,没有几家……


多是农村模式。


不分餐。


油乎乎、黑乎乎。


离健康饮食还有很远的距离。


什么群体已经实现了这种接轨?


健身群体!


尤其是会做饭的健身群体,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三分练七分吃,为什么要戒糖戒盐?为什么要进行抗炎饮食。


你的身材核心是吃出来的。


这就如同我们去参观养猪场,养猪场现在都是计划养殖。


计划的核心是什么?


第一,用母猪的数量来决定未来的出栏量。


第二,用饲料配比来调整肌脂比,是瘦肉多一点还是肥肉多一点?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猪肉用途去定向喂养,当我看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在想,其实不用练,只按照科学的比例去吃,好身材自然就出来了,只是可能肌肉量低了一些。


大家拒绝这种科学饮食的一个重要点是什么?


感觉,若是吃的不爽,生不如死。


你咋知道不爽?


你咋知道不好吃?


是你把你的胃口驯化错了方向,必须重盐重辣才算过瘾……


真未必!


看一个细节变化,现在酒店的早餐,轻加工的越来越多了,牛奶、玉米、红薯、切好的沙拉、麦片。


我们现在的确富有了,媳妇和儿子现在正在欧洲,儿子跟我讲,现在全世界都是大号中国,到处都是普通话,他们去了欧洲很小众的国家,中国人都很多,主要是中国人现在太有钱了。


但是,要说我们与世界先进存在的差距,整体而言,我觉得在三个点上。


第一,公共秩序。


第二,饮食结构。


第三,审美,这个审美包括建筑、装修、城市规划、汽车设计、日常穿着,总而言之,体现在点点滴滴。


整体来讲,越来越好了,为什么我说要到上海去发展?


我现在回头想想,当年我嘲笑的一些朋友,其实是他们太前卫了,2008年,有个读者叫美人鱼,游泳教练,她在新加坡留学认识了一个美国导演,俩人定居在了上海,喊我去他们家吃饭,这个导演60岁+了,美人鱼跟我一样大,83年的,这个导演一天两练,当时我理解不了,包括去他们家,你知道吃什么吗?吃土豆,吃沙拉,吃培根,还要点上蜡烛,我还以为滴屁股上的呢,原来是吃饭用的。


我们一定要多通过互联网去窥探优秀人是怎么生活的。


第一,他们的分享,他们是怎么思考的?


第二,他们的饮食,他们是怎么吃的。


第三,他们的审美,怎么装修,怎么打扮。


看一个人就行了,车评人陈震,你看陈震每天分享的饮食以及他的肌肉,他就是标准的国际自由族,与世界接轨的,包括他的纹身他的衣着打扮,都是世界的。


这就如同茶馆老板跟我争论,说为什么我们身边人多信中医以及周易,中国应该80%的人都信,这说明是有道理的。


我跟她讲,正好契合一个点,中国有8亿农民。


你就区分一个最简单的点,学理科的,上过本科的,99%都不信,没上过学的,99%都信,或者你更简单一点思考,中国对医学理解最深刻的一群人是什么?本硕博学临床医学的,短的8年,长的10年+,你觉得他们信吗,你打死他们,他们也不信,为什么中医迷讨厌丁香园,丁香园不是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一群人,可以理解为所有三甲医院的一线医师,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是逆行者为什么还去分享?因为,这是他们的使命!


这个逻辑能理解不?


就如同她跟我讲,不能开电车,电车有辐射。


我就送了她句话,学历低,辐射大。

懂懂日记每天阅读量都比较大,很多网友共鸣留言,懂懂得日记是可以提升你的思维得,

image.png


相关推荐

版权所有@湖南秋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2021006809号

声明 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由于本站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,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及转载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。